今年9月,地空学院6个班近170名学生在秭归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野外实习,学院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野外实习全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在探索自然的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者先受教育
“课程思政首先要从育人者开始,这样我们才能把学生带好,才能让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热爱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将所学回馈于党和国家、回馈于人民。”实习队队长陈丽霞老师说。
8月份以来,副校长王华、刘勇胜和威斯尼斯人娱乐平台负责人多次深入学院指导开展“课程思政”。学院组织召开专题课程思政研讨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威斯尼斯人娱乐平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深刻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内容、方法等要求,并制定《野外实习课程思政细化实施方案》。
学院党委书记马彦周两次来秭归,组织召开学院野外实习“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强化品德修养、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素质能力六个方面,指导教师深入挖掘实习线路、教学内容、课题项目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想价值,找准野外实习实践和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共梳理出4条路线、12个课程思政元素点。
铸魂育人须笃行
学院教师用足用活用好历史文化、人物故事、优秀案例等思政资源,发挥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做到“理”“实”结合、“情”“境”合一,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引导学生学习、激励成才成长。
在芝茅实习线路,闫相相老师通过讲解地形、地质条件的空间展布,并引入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与“天问”行星探测工程内容,激发学生报国热情;袁晏明老师结合岩浆岩专业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三峡工程建设与移民搬迁的故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黄倩老师通过讲授雪球地球事件,引发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高家溪实习线路,蔡成国老师在讲解震旦系陡山沱组二段地层时,引入页岩气形成、开发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能源技术革命、装备制造,强化能源自给自足、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韦伟老师在和尚洞讲授岩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为同学们介绍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地质特点,介绍袁道先院士岩溶研究的故事。
在西陵峡实习线路,汪利民老师结合岩溶作用的形成机理,介绍“牛肝马肺峡”的地质成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历史,强化民族认同感;李智勇老师在讲解奥陶系地层时,引入“金钉子”概念,介绍金钉子在世界的地位和殷鸿福院士,激励同学们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传承老一辈地质学家赤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优秀品质;汪宇锋老师在带领同学们学习震旦角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将今论古”的地质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曾富强老师介绍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时,带领学生观察矿山修复现状,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对长江大保护的思想认识。
在链子崖实习路线,李一鹤老师在讲到泥盆系砂岩时,通过讲解“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鼓励学生不怕万难,刻苦学习。陈丽霞老师在讲解新滩滑坡变形监测和次生涌浪灾害的过程中,引入地质工作者开展灾害预警故事,鼓励同学们掌握过硬本领,积极投身国家灾害预防与治理工作;赵素涛老师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地质数据采集与使用的知识中,强化地质数据保密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张志老师在讲解链子崖危岩体防治知识时,讲述党和政府、人民军队在应急抢险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担当作为。
立志明德增底气
野外实习是“行走中的育人课堂”。同学们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思考,留下了难忘的学习记忆。同学们普遍认为,这种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的模式让他们很愉悦,并从老师们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思政故事中备受鼓舞和启发,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思想上也受到了洗礼。
罗泽说同学讲道,课程思政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丰富,也赋予了秭归岩层新的意义,也给予了我们对专业的全新理解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易君儒说,老师不仅教我们怎么去看岩石、地层,还给我们讲了很多石头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地质人的使命担当,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地质老前辈优秀精神品质。
曹昌其同学激动地说,“牛肝马肺峡的毁坏事件,引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雪球地球—全球气候让我们以更专业的视角,了解了温室效应的危害,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与我们息息相关。”
刘芯宇同学说,“老师带我们深入走进了页岩气的世界,感受到了祖国科技的强大,抢占科技制高点,我们要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增强做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
据悉,地空学院还将召开野外实习“课程思政”交流会,总结野外实习课程思政中的经验与不足,听取师生们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改进意见,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为增强“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做贡献。